- 不限
-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
- 生物医药产业
- 智能零部件产业
- 聚乙烯新材料产业
- 预制菜产业
- 特种钢材产业
- 纺织服装产业
- 美妆产业
- 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产业
- 智能压力容器制造产业
- 现代食品产业
- 肉制品绿色加工产业
- 粮油精深加工产业
- 其它
- 不限
- 电子信息技术
-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 航空航天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高技术服务业
-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 资源与环境技术
-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 其它
牛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主任、研究员。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陶瓷学报》期刊青年编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工作(研究方向):新材料。
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等项目7项;研制出新型热透波六方氮化硼复相陶瓷和有机-无机杂化耐烧蚀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并转化应用于2个重点型号飞行器的关键防热部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18 项(授权7项),作为核心成员制定国军标2项;获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等奖励。
毕继才
副教授,新乡市预制菜加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乡市预调理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河南省原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河南省餐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烹饪风味学、调理食品(预制菜)加工新技术等相关研究。
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4项基础研究课题,完成调理食品研发、传统烹饪调味品的工业化、中西餐酱料开发三项研发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nomy and Food Sc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等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
刘伟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第八届洛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
研究方向:(1)特色特种经济作物/特色资源植物/特色农业创新开发及其产业化。(2)生态循环农业。
2005年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特种经济作物/特色资源植物/特色农业创新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获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多次受邀作为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oS ONE、Journal of Plant Ecology、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Plant Biology等SCI源刊的审稿人,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外知名大学作学术报告。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Chemistry and Biodiversity、林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源刊论文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参与市厅级项目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出版专著1部。
李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专家团成员,农业部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兔专家组专家及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特种哺乳动物专家组组长,科技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专家,河南省学位委员会农学类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研究方向:畜牧学(畜禽遗传资源评估与利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草食动物秸秆营养)。
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河南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扶贫等项目27项;发表学术论文69篇,其中SCI 21篇,一级学报7篇,国际学术会议2篇;主编或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著作1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4项,先后荣获河南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个人、河南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
杨守义
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电子信息类教指委委员,河南省通信学会理事、河南省通信学会计算机与通信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先后获得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工信厅青年企业家成长导师、郑州市创新领军人才、郑州市十大IT青年新锐等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及移动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第二主持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加了多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有多项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近年来,发表有关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或ISTP检索100余篇。
汤旭光
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高分专项国家真实性检验场站网北碚站站长,曾任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助理、遥感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卫星遥感应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Web of Science引用1700余次,科学出版社出版《生态大数据管理与多学科应用》专著1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模型专委会委员、重庆市生态环保局碳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Scientific Reports编委、Sustainability编委、Frontiers in Water副编辑、Remote Sensing/Atmosphere/Water等期刊客座编辑等。
晋本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主任。201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职于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18年7月至今就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主任。201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职于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18年7月至今就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装发预研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担了多个雷达型号装备研制或升级换代研制任务。在雷达隐身/密集目标检测、跟踪、识别领域,取得多项技术成果,可公开成果发表IEEE TAES等中科院TOP期刊论文30余篇,申请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菅复春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专家,“‘科创中国’草食家畜健康养殖专业科技服务团”团长,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际绵羊兽医协会中国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理事、兔业分会理事、全国草食动物健康生产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分子与免疫诊断,人兽共患原虫病及羊疫病防控制研究。
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 1、2、3 等奖各 1 项、鉴定成果 2 项,专利授权 15 项。发表 SCI 论文8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96 篇,主编参编著作17部,连续5年位居河南农业大学作者被引频次整体贡献率居前5名。
丁宗业
佛山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做邀请报告;获佛山市领军人才、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博士后激励计划等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加工方向:金属铸造、焊接、增材制造、金属形变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同步辐射原位研究;(2)机械与人工智能方向:高性能刀具连接、机器学习驱动新型材料研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机械研究总院高端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佛山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参与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则(97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等重大项目担任《当代化工研究》期刊编委、《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青年编委,《Crystals》期刊客座主编。
胡松
北京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都灵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氢储能技术分委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氢能燃料电池百人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制氢系统、氢-电耦合系统、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混合能源与动力系统、增压系统匹配、优化、控制。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佛山市科技创新产学研项目等纵向项目4项,重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重大专项、意大利菲亚特项目、荷兰壳牌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纵向/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已发表SCI/EI论文超35篇,H指数达到9,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超25项,软件著作权4项。担任《Electronics》期刊技术委员会委员、《Applied Energy》、《eTransportation》等期刊审稿专家。